丹大治疗药物监测板块的第二大类是抗癫痫药物,本期我们介绍的是抗癫痫之星“卡马西平”。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又名酰胺咪嗪,是一种三环结构化合物,为亚氨基二苯乙烯衍生物,它是治疗机体部分发作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卡马西平是癫痫治疗指南中推荐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具有较稳定的作用,可作用于神经细胞膜。通过降低细胞膜对Na+、Ca2+的通透性,使神经细胞兴奋性下降,并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功能,阻止脑部异常电位活动向周围脑组织的扩散,从而产生抗癫痫作用。
• 抗癫痫:卡马西平是治疗单纯及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
• 中枢性疼痛: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苯妥英钠;
• 神经源性尿崩症:还可用于治疗外周神经痛、神经源性尿崩症
• 躁狂抑郁症: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
• 抗心律失常:对抗由地高辛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等。
2015修订版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指出:“通过对抗癫痫药物血药物浓度的测定,临床医师可以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调整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的治疗血药浓度及半衰期的个体(性别、年龄、生理、病理等)差异大,加上其自身诱导代谢和其他药物诱导的代谢,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和药物动力学过程存在较大变异性。其单独使用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4~12μg/mL,合并用药时为4~10μg/mL,治疗窗窄,疗效和毒副反应与血药浓度关系密切,在临床上仅凭经验使用卡马西平的常规治疗剂量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数据来源:2 种抗癫痫药血药浓度监测1490 例次结果分析 [J]. 中南药学. 2011, 9(5):386-389
不同厂家的卡马西平片,其生物利用度也可能存在较大不同。而当血药浓度>12μg/mL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μg/mL可能致使卡马西平药效发挥不充分,影响抗癫痫的效果。因此,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将癫痫发作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卡马西平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食欲改变,腹胀便秘等,多为轻微及一过性的反应,一般不需停药。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有5%~19%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卡马西平还可引起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在内的严重皮肤反应,在以白人为主要人种的国家中,发生率只有万分之1~6,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这一数字可以飙升10倍。
在抗癫痫的临床治疗中,应该遵循单一用药的原则,最好不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卡马西平为肝药酶诱导剂,会使其他药物的代谢增加,因此卡马西平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时在用药剂量、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加复杂,联合用药时的癫痫控制有效率仅44.7%。对于病情比较棘手、难治的才考虑联合用药,并且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卡马西平得血药浓度及病情变化,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性别和年龄均是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和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卡马西平在人体内主要由CYP3A4和CYP2A8代谢,而女性肝脏中CYP3A4的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可达2倍以上。使用相同剂量的卡马西平后,经患者的肝脏代谢,女性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明显低于男性。另有研究表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60岁后开始降低,清除率会随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减小。
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时,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这类特殊群体,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疗效、不良反应等在监测血药浓度的情况下逐步调整剂量直至达到有效浓度,这样可避免因盲目加药导致药物过量而产生毒副作用,实现个体化给药。总之,临床中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并结合血药浓度的监测与不良反应的表现,适当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药物监测创新优势产品-卡马西平测定试剂盒
中心实验室化学发光解决方案
现场快速检验POCT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光斌,姜芳宁,高颖。HPLC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中国药事2012年第26卷第9期:991-993
[2]陈开杰,周凯琴,房光萃,陈锦珊。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药物研究2015年11月5日第24卷第21期:60-62
[2]曾永发。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监测及合理用药分析。北方药学2016年第13卷第9期: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