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
世卫专家提醒防范基孔肯雅热暴发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22日警告称,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正在全球扩散,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该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世卫组织虫媒病毒小组负责人迪亚娜·阿尔瓦雷斯表示,该病毒可能导致大范围疫情,给卫生系统带来压力。今年以来,法国留尼汪岛、印度、孟加拉国等地已出现疫情,欧洲国家也报告了输入性和本土传播病例。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症状包括高烧、关节疼痛等,严重时可致死。世卫组织正协助成员国加强监测和防控措施。
临床症状与诊断
基孔肯雅热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和关节痛,其他症状包括头痛、肌痛、恶心和皮疹。在经实验室确认的有症状的基孔肯雅热患者中,约有一半在感染后会出现慢性残疾,4% 需要住院治疗。近几十年来,随着对虫媒病毒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病例和监测报告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常见的非典型基孔肯雅热感染表现,如格林 - 巴利综合征、脑炎、癫痫、意识模糊和中风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肺衰竭、消化和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肌肉损伤有关。由于基孔肯雅热的临床特征与其他蚊媒疾病相似,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较为困难。目前的诊断工具包括病毒分离、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抗体检测试验。鉴别诊断包括其他伴有关节痛、肌痛和发热的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疟疾、脑膜炎和风湿热。
检测方法
常用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一般情况下,病毒分离与核酸检测宜采用发病后1周内的血清; IgM抗体检测宜采用发病4天后的血清,IgG抗体的检测宜采用发病1周后的血清。
血清学检测方法
1.特异性IgM检测
采用的方法有:捕获ELISA法(MacELISA)、间接ELISA法、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
2.特异性IgG检测
采用的方法有:间接ELISA法、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
3.意义
(1)IgM阳性结果,表明患者新近CHIKV感染,用于基孔肯雅热早期诊断。(2)IgG阳性结果,表明曾受到CHIKV感染;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则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方法
1.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
一般发病后7日内在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冻存伊蚊标本也可进行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可采用RT-PCR和Real-time RT-PCR等核酸扩增的方法检测。
2. 病毒分离鉴定
常用Vero、C6/36等敏感细胞系开展病毒分离,分离物可以免疫荧光法或核酸检测进行鉴定。
3. 意义
患者血清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热病毒和/或检测到病毒核酸后,可确诊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
丹大生物基孔肯雅病毒lgG/gM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
相关推荐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