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动态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探讨安全有效的伏立康唑临床精准合理应用策略
发布日期:
2023-03-06
浏览次数:
0



近年来,老年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移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尤其是侵袭性曲霉病(IA的发病率高达49.5%伏立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是目前治疗IA广泛应用的一线药物,其治疗成功率可达50%然而由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等原因,影响其临床疗效,并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对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进行动态检测血清药物浓度,探讨其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确定伏立康唑合理的治疗窗并指导临床用药,为安全有效的精准抗真菌医疗提供策略和手段



01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探讨安全有效的伏立康唑临床精准合理应用策略。


02

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动态检测64例患者,共103份血液标本伏立康唑的药物谷浓度;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析药物浓度与患者临床反应的相关性。

03

结果

1、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动态检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显示,39/64例(6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谷浓度 维 持 在1.5~5.5μg·mL-1,中位数为2.62(1.53~5.33)μg·mL-1 ; 18/64例(28%) 患者的谷浓度低于1.5μg·mL-1,中位数为0.975(0.16~1.49) μg ·mL-1 ; 7/64例(11%) 患者谷浓度高于5.5μg·mL-1,中位数为6.03(5.58~9.38)μg·mL-1(表1) 。 


【文献解读】动态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探讨安全有效的伏立康唑临床精准合理应用策略


 2、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谷浓度<1.5μg·mL-1的患者中,11/18例(61%) 治疗无效, 而谷浓度≥1.5μg·mL-1的患者中,15/46 例(33%) 治疗无效。两者比较显示,谷浓度高者治疗无效的发生率低于谷浓度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0) ( 表2) 。


【文献解读】动态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探讨安全有效的伏立康唑临床精准合理应用策略


3、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21/64例,比率为33% ,其中肝功能异常16例,视觉障碍3例,皮疹1例,精神异常1例。不良反应组的伏立康唑谷浓度中位数为3.19(0.74~9.38) μg·mL-1 。谷浓度>5.5μg·mL-1的患者与谷浓度≤5.5μg·mL-1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7例(71%) 和16/57例(28%) 。谷浓度高者较低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 (表3) 。

4、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指导临床用药 我们对11例谷浓度≤1.5μg·mL-1且治疗无效的患者给予增加伏立康唑剂量后复测其血药浓度,患者谷浓度均增加至1.5μg·mL-1以上,且疗效获得改善,其中,9/11例(82%) 患者获得CR,2/11例(18%) 患者获得PR。发生不良反应的21例患者中,9例给予伏立康唑减量后,不良反应消失; 7例未调整伏立康唑剂量,仅予对症处理后好转; 5 例因出现精神症状或重度肝功能异常,予以停用伏立康唑。其中,

5/7例谷浓度>5.5μg·mL-1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4例给予伏立康唑减量后好转; 1例因出现重度肝功能异常,伏立康唑减量后未见明显改善,予以停药。


【文献解读】动态监测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探讨安全有效的伏立康唑临床精准合理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 Azie N,Neofytos D,Michael Pfaller,et al. The PATH ( Prospec

tive Antifungal Therapy) alliance registry an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update 2012[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2,73

( 4) : 293-300.

2. Jacobs F,Selleslag D,Aoun M,etal. An observational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nvasive aspergillosis using voriconazole[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2,31 ( 6) : 1173-1179.

3. 吕海容,邓琦,李玉明,等. 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 7) : 1533-1535.

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 治疗指南( 2007) [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 11) : 960-966.

5.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第三次修订) [J]. 中华内科杂 志,2010,49( 5) : 451-454.

6.Hoenigl M,Duettmann W,Raggam RB,etal. Potenti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voriconazole plasma concentra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3,57( 7) : 3262-3267.

7. 陈恳,李晓菲,唐惠林,等. 不同细胞色素 P4502C19 基因型

患者伏立康唑稳态血药谷浓度的系统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 3) : 264-266.

8. 张金杰,吕文文,魏传梅. 伏立康唑临床应用个体差异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 ( 14) : 1220-1224. 





相关推荐